-
一周军评:AI军事化又怎么了?别瞎担心
本周,路透社报道“韩国大学研制AI武器,遭多国专家断交”,马斯克照例来秀了一把存在感,那么“天网”会降临我们的现实世界吗?本文来试着分析一下。此外,印度又跑出来搞笑,要买20万把新枪来对抗中国。印度轻武器选型还有多少好玩的事,我们来扒一扒。[全文]
-
光华耀九州(三):20倍声速的民族尊严
什么叫“黑科技”,同志们,这就是“黑科技”![全文]
-
中国高超声速机动弹头:从模仿到超越美国两代
就算美国人开发潘兴3导弹,其水平也就相当于东风-21C\D,和东-26依然存在一代的代差……所以美国人2014年提了一下,2015年看完胜利大阅兵,就歇了……[全文]
-
美国悄悄恢复中断74年的“舰队问题”系列演习
突然发现,谁能料到,1941年“突然死亡”的美国海军年货系列大剧——“舰队问题”演习,竟然又续了![全文]
-
一周军评:美国“战斧依赖症”如何“不治而愈”?
本周,美国海军提出,打算给“朱姆沃尔特”级驱逐舰上装备带有核弹头的“战斧”导弹。为何美国如此钟情于巡航导弹?这是海军从未获得过的,能在远距离上安全打击对手,而且可以对战争进程发挥重要影响的手段。但这种依赖,还将持续多久?[全文]
-
一周军评:高超声速,美国“优势很大怎么输”?
本周,五角大楼负责研究与发展的的副部长的迈克尔·格里芬正式宣布,高超音速将成为美国军事技术发展的第一重点。美军以“大干快上”之势接连上马了众多高超音速项目,那么美国能否依靠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互相之间的技术共享,让兔子回忆起“无法超越的恐惧”呢?[全文]
-
指责中国军费增长的都是些什么人?
在外媒这番中国军费威胁论大合唱里面,更有意思的是,CNN贴出了一张2016年世界军费开支最高国家的对比图,显示中国的军费开支在GDP中占比是最低的,简直让人怀疑他们“拿错了讲稿”。[全文]
-
一周军评:苏-57迟到了,总比不到好
本周,俄罗斯空军两架苏-57战斗机前往叙利亚,让许多人感到惊讶。回顾冷战时代,把最新战机部署到战场上是美苏两家的常态,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苏-57到叙利亚不是太早,而是迟到了。然而,对于英雄迟暮的俄罗斯,正应了那句老话:“迟到总比不到好。”[全文]
-
一周军情:正在成长的“威龙”
歼-20,还是正在成长中的“威龙”,虽然一出世就有了君临天下的龙威,但距离真正“飞起玉龙三百万,搅得周天寒彻”,还需要一些时日。[全文]
-
电磁炮,只是“革命”的一部分
电磁炮其实没什么特殊的,从人类发明投石机和弓箭开始,我们就在用动能作为武器,而电磁炮只不过是这方面的新进展罢了。这个时候,笔者倒是觉得大家有必要用毛主席的名言提醒一下自己:“决定战争胜负的,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,而是人”。当然了,也不能狭隘地把这个观点理解为,“只要精神原子弹,可以不要真的原子弹”。[全文]
-
小船扛大炮 韩“大邱”号护卫舰入役
今天,《简氏防务周刊》报道,韩国海军接收第一艘FFX-II型(大邱级)护卫舰。[全文]
-
一周军评:朝鲜的“铁雨”会落下吗
本周,美国国会召集三位“冷战名臣”,基辛格、阿米蒂奇和舒尔茨,向他们咨询关于美国当前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的意见。基辛格博士的看法在美国政界依然具有“戳破窗户纸”的意义。而韩国电影《铁雨》在国内网络上开始流传,也引发了不少讨论。[全文]
-
零壹空间:中国有自己的路 不会照抄SpaceX
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,所有人都在问你是不是中国的SpaceX啊,中国的艾隆·马斯克啊。但我觉得,中国有中国的特点,我们也有自己的道路,兢兢业业,埋头苦干,把一个行业做的特别扎实。技术也扎实,商业化也扎实。[全文]
-
一周军评:解放军开训,满屏亮点
本周,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主持2018年度解放军开训动员大会,新闻联播也播出了相应的画面。那么,这次大练兵仪式中,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样的新变化;今天的实战化大练兵,又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呢?[全文]
-
台湾“悍马”翻车,为啥这么惨?
12月27日,一辆驻防金门的台军“悍马”意外翻车,不仅车身散架,还导致车上一名中尉身亡。为啥号称拥有世界“第二大”悍马车队的台军,翻车这么惨?它们不少是海湾战争的“剩余物资”,以1美元价格“淘”来的。既然是“剩余物资”,心底的酸楚也只有自己知道了……[全文]
-
一周军评:“黄貂鱼”意义何在?
本周,波音公司公布了该公司参加“黄貂鱼”无人加油机项目竞争的原型机局部照片,该机采用了“风筝”型气动布局和尺寸很大的V尾布局。该机的意义何在,对其他国家来说,有没有启发意义呢?我们来聊一聊。 [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