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雅典人在收获时要祭神,在初雨时要祭神,在初晴时也要祭神;在病愈时要祭神,在饥荒时要祭神,在瘟疫退去时也要祭神。在雅典街头,随处能看到巫人、祭司、占卜者和释梦者。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,也是从一场占卜开始……
阅读
-
按教科书的说法,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崛起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,根本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“不平衡”。这里,极端民族主义被忽略。发展不平衡并非不可以视为战争爆发的某种深层原因,但终归太过凌空蹈虚而解释力有限。
阅读
-
非普选民主的本质诉求在于: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进行一种小范围可控的、推举性的竞争选举(而非全民大选),公开透明、公平公正地推选领导人,在此过程中稳步而有序地扩大政治参与。
阅读
-
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,都不存在什么“正宗”或“不正宗”的古典学。考虑到古典学的学科身份从来就不单纯,而是横跨多个学科,这点就更清楚了。某一学科、某种学术进路或某个学术“成果”与古典学或亲或疏、或近或远,甚至就是古典学。
阅读
-
中国受过欺负,曾贫穷落后过,甚至现在仍落后于西方。但与数千年卓越的表现相比,1840至1901年这六十来年的屈辱和低落毕竟是短暂的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有深厚的文明底蕴和巨大的文明规模,更有着基于这种底蕴和规模的和平主义民族性格。
阅读
-
1988年小说《撒旦诗篇》在英国出版,对先知穆罕默德肆无忌惮地嘲弄激怒穆斯林示威、焚书、悬赏诛杀书商和译者,事件升级导致伊英两国断交。但起初,穆斯林很温和,曾通过申诉,希望在书中添加一面插页,声明书中故事纯属虚构。不料……
阅读
-
在天安门树一座孔子像,明仕亚洲城游戏:如此强力宣示一个经济总量已世界第一的国家的精神象征,究竟会赢得其他文明中人们的尊敬,还是恐惧?如果美国在国会大厦前面、法国在国民议会大厦前面、英国在威斯敏斯特宫前树一座巨大的耶稣像,会发出什么样的政治信号?
阅读
-
外来宗教为历朝统治者所包容,而儒家道教这些本土宗教也总能与之和平共处、互容互涵。历史上的中国大体上不存在宗教歧视和迫害,更没有发生过宗教意义上的屠杀。对此,我们应感到骄傲。
阅读
-
较之“历史的终结”时代,福山现在的民主观成熟多了。对于中国政治体制,福山态度很复杂。中国的“强政府”,他几近盲目地推崇。法制?那当然很弱。至于中国的民主,或者说当代中国有没有民主,他三缄其口。
阅读
-
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。它不光拥有黄河流域,还有淮河、长江、海河、珠江等。更重要的是,没有什么巨大山脉把几个大河流域隔开。
阅读
-
大凡关注英美文化的人都知道,英语国家的人们天生厌恶国家主义,不信任政府。可是,同主要西方国家相比,英语国家的国家治理虽说不上最好,至少也居最有效率的前几位。比如,说发达国家的税收汲取能力强过我国,是没有问题的。
阅读
-
我一向觉得对泡妞最有启发的电影不是言情片而是政治片,外交辞令中经常会有极致的暧昧语言。你看那些老练的政客个个都是女性思维高手,好莱坞电影经常让总统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条小狗。
阅读
-
中华民族一直在推进对于民主的认识,近年来甚至已开始形成大体上独立于西方的民主话语。民主的本质在于对人民负责,发展出一套符合国情的约束公权力的有效机制。中国式非普选民主以善治为根本目的,作为具体操作方式的“基层民主”,是一种兼具形式和实质意义的民主。
阅读
-
在官场化的学术生态中,一个“学者”一旦做了领导,学问便立即自动成为第一,在分房、出国考察、成果署名、拿奖等方方面面,无不享有优先地位。同样,拿项目有官衔者也大占便宜。据研究,近年来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,成功申报者中80%以上是学校书记、校长或院长。
阅读
-
中国小康以后,社会上一些“先富”之人一直在谈“贵族精神”,对旧时代尤其是欧洲的“贵族”羡慕无比,富裕家庭之争相送子女读英美“贵族学校”。一些知识人也迎合他们,不对历史做起码的梳理,却树起一个想当然的“贵族精神”,大加赞颂,对助长坏风气起到了很坏的作用。问题是,真的存在一些人所谓的“贵族精神”吗?
阅读
-
目前我国的全民英语热是非理性的。人们不顾实际需要和个人秉赋,花费过多时间精力学英语、考英语。从初中始直至高级职称的评定,英语学习和考试是强制性的,语言是文化的载体,学英语必然意味着英美文化的输入,因此这不啻是国家强行征用社会资源以推行文化的“自我殖民”。中国变态的英语热不正在加强英美霸权,或使这种霸权永久化?
阅读